蔓荆子
《神农本草经》
Manjingzi
VITICISFRUCTUS
一、来源
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.var.simplicifoliaCham.或蔓荆Vitextrifolia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二、别名
白背木耳、白背杨、水捻子、白布荆、荆子、蔓荆实、蔓青子、万荆子。。
三、图片
四、主产地
主产于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。
五、采收时间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六、植物形态
本品为灌木,稀为小乔木。小枝四棱柱形。叶为3小叶的复叶,有时有单叶,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密被粉白色短茸毛,叶柄极短。圆锥花序顶生,花萼钟状,果后增大,常在一侧撕裂;花冠蓝紫色,先端5裂成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以中间的裂片最大;雄蕊4枚,伸出花冠外;子房球形,密生腺点,花柱外伸,柱头2裂。核果球形或倒卵形。花期7~9月,果期9~11月。
七、药材性状
球形,直径4~6毫米。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,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,有纵向浅沟4条,顶端微凹,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。萼长为果实的1/3~2/3,5齿裂,其中2裂较深,密被茸毛。体轻,质坚韧,不易破碎。横切面可见4室,每室有种子1粒。气特异而芳香,味淡、微辛。
八、炮制
蔓荆子:除去杂质。
炒蔓荆子:取净蔓荆子,照清炒法(附录ⅡD)微炒。用时捣碎。
九、药性
辛、苦,微寒。归膀胱、肝、胃经。
十、功效
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
十一、应用
1.风热感冒头痛;2.目赤多泪,目暗不明,牙齿肿痛;3.头晕目眩。
十二、常用方剂
益气聪明汤《证治准绳》,羌活胜湿汤《内外伤辨惑论》。
十三、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5-9g。
十四、注意事项
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。
十五、化学成分
本品含有黄酮类成分:蔓荆子黄素,紫花牡荆素,蔓荆子蒿素,木犀草素,牡荆素等;
脂肪酸类:棕榈酸,硬脂酸,油酸,亚麻酸。
还含有挥发油等。
《中国药典》规定本品含蔓荆子黄素(C19H18O8)不得少于0.%。
十六、药理作用
蔓荆子有一定的镇静、止痛、退热作用。
蔓荆子黄素有抗菌、抗病毒作用。
蔓荆子叶蒸馏提取物具有增进外周和内脏微循环的作用。
同时还有具有抗镇痛;抗炎;降血压;抗凝;祛痰;平喘;抑癌;抑制肠管平滑肌;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。药理实验表明,蔓荆子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。
土地黄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jtwfh.com/xmgx/12662.html